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业运行

1-7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8-2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

一、规上工业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一季度实现正增长以来,全市规上工业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7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1-7月份累计同比增长2.4%,增速上半年提升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较上半年前移1个位次;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1%)、全国(-0.4%)3.5个、2.8个百分点。

从主要指标看,许昌市工业经济已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工业运行主要指标逐月回升,工业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一)超过六成行业实现正增长。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累计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2.2%。23个增长的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四个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5.5%、23.1%、7.6%、13.5%和21.9%。

(二)制造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1-7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1.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8.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6%,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为49.9%;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3.1%和7.2%。

(三)重点企业生产逐月回升。上半年,百户重点企业中,营收和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超过一半的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主营业务收入方面:1-6月,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51家实现正增长,47家实现负增长。51家正增长企业中,增速在10%以内的企业17家,增速在10%-20%的企业15家,增速在20%-30%之间的企业5家,增速超过30%的企业14家。利润方面:1-6月,100家重点企业中,5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1家企业增速为0,40家企业为负增长。56家盈利企业中,利润增速10%以内的企业14家,10%-20%的企业11家,20%-30%之间的企业5家,超过30%的企业26家。

(四)县(市、区)工业运行各有特色。1-6月,各县(市、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8个增速为正增长的县(市、区)有三个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示范区同比增长9.5%,襄城县同比增长4.1%,鄢陵县同比增长5.8%。有6个县(市、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开发区同比增长1.1%,魏都区同比增长0.7%,建安区同比增长1.1%,东城区和禹州市均同比增长0.1%,长葛市同比增速为0。

三、近期主要工作

(一)聚焦疫情防控,着力推进复工复产。一方面,推动物资生产企业复产、扩产、转产。全市17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于2月10日前全部复工;振德辅料等9家企业迅速转产口罩,我市口罩生产实现“零突破”,日产量达300多万只。发放应急车辆通行证(B证)819张(次),运送防疫用品、煤炭油气等物资869趟15236吨。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正月初五启动复工复产后,我们成立9个协调服务组,分赴各县(市、区)加强协调指导,及时掌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困难;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适时调整复工复产政策,减少复工复产程序和手续。到3月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

(二)聚焦结构调整,着力实施“三大改造”。智能化改造:全市入库智能化改造项目77个,总投资104.87亿元。绿色化改造:出台《许昌市实施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推进90家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荐4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3个产品申报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产业集聚区申报国家绿色园区、1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纳入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库项目401个,总投资915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年度投资203亿元。

(三)聚焦新兴产业,着力加快动能转换。立足许昌实际,重点培育9个新兴产业,分别是:智能电力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高纯硅材料、再生金属及制品、5G、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我们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建立了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产业专班,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5G泛在小镇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已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四)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厚植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许昌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9%。其中,106个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921亿元,截止6月底,完成年度投资207亿元。104个智能电力装备等9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902.3亿元,截止6月底,完成年度投资159.3亿元。举全市之力推进黄河鲲鹏项目,已形成年产服务器37万台、PC机75万台、平板20万台的能力。许昌市政府与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投资集团签订打造千亿级光伏新能源产业协议,推动全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建设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契机,谋划编制中德(许昌)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百菲萨的年处理11万吨电炉除尘灰、年产4万吨氧化锌项目、欧绿保集团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项目等一批对德合作项目建设。

(五)聚焦数字经济,着力推动两化融合。持续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调研活动。举办2020中国·许昌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许昌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百家制造业企业走进“云都”等活动,提升企业运用信息化的思维。对2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服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和贯标企业分别达到362家和71家。上云企业达到3322家,居全省第3位,今年新增上云企业1096家。实施《许昌市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G基站建设完成800个,29个项目纳入省5G重点项目清单。

(六)聚焦“四个一百”,着力深化企业服务。加强协调联动,利用省“一联三帮”活动和我市的“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展100家企业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开展100家企业化解担保链风险行动),全力保市场主体。上半年,已办结企业反映的问题927条。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减少疫情对企业影响。编制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汇编》1000余册,举办政策宣讲会10余场,广泛宣讲政策。举办郑许市域铁路等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14亿元,500万元以下无分歧欠款已按要求全部“清零”。

四、下步工作谋划

围绕稳定工业运行,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三大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全省“三大改造”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企业200家、贯标企业30家,完成500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诊断,引导2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组织90家重点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引导全市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年度技改投资达到700亿元。

(二)聚焦“九大新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智能电力装备等9个新兴产业专班,指导协调各县(市、区)结合各自的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有所选择,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加强产业链研究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对接,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落户许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三)瞄准“六个千亿”,打造集群竞争优势。许昌市提出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是推动电力装备产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提升和全领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实现黄河鲲鹏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的双突破,加大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航天771所等合作,开展专题招商,打造黄河鲲鹏产业生态体系。三是抓住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契机,打造集群发展优势。四是按照许昌市与平煤、省投资集团的“三方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升级。五是落实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5G产业项目建设。六是充分发挥森源、许继等企业带动作用,提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能力。

(四)深化“两化”融合,大力培育新兴业态。一是推动中华电气网、许昌源航工业互联网平台、纪年智能电力运维平台等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创新应用平台建设,创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二是建设河南省电气工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原云都数据湖产业园等平台,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的应用。三是培育一批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广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双创”平台和基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

(五)狠抓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深入推进2020年106个重点工业项目和9个新兴产业专班谋划的104个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深化对德合作,加快推进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组织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海工业博览会等对接活动,引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六)深化“四个一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拓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内涵外延,开展好产销、用工、银企、产学研用四项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对冲疫情影响。深入开展“一联三帮”“两个健康”专项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好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各项政策。持续推进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