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2022全国低碳日丨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6-1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

全球气候在变,低碳之路不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是别人要我们做的,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全国低碳日介绍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全国低碳日”,旨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

2022年6月15日是第10个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什么是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和吸收之间达到平衡,即实现人为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无论是现有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需要发生一场彻底的变革。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的社会路径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系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作用,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增暖。为保证气候变化在一定时间段内不威胁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必须通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要重视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的低碳转型,也要关注典型城市的引领作用。除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政策,也应发挥碳定价等市场机制,并应强化科技政策、投融资政策、区域协同政策、监管评估等多目标多政策的统筹保障。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源于生态足迹概念,计算一件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碳排放。


什么是碳标识?


碳标识也叫碳标签,是环境标识的一种,是披露商品在全生命周期中(质化的或量化的)碳排放信息的政策工具,指的是通过对商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确认和报告,将量化结果标识在产品或服务的标签上,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什么是碳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即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即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取的市场机制。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