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王安耕: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8-12-2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是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就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热点问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家指导委员会组长王安耕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就“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进行阐释。

 

两化融合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记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实现大范围应用,且正在向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类标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研制推广这套体系有何作用和意义?

 

王安耕:自2008年起,工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一个重要发现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与企业竞争力和效益呈正相关,当企业突破跨业务部门、跨管理层级的“集成提升阶段”,其竞争力和效益会出现台阶式跃升。但是,评估数据也表明我国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和管理“两张皮”等问题严重制约两化融合水平提升,只有约1/6的企业突破了“集成提升阶段”。这个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原因。通过评估,大家普遍认识到,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不仅是采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更是企业战略、组织、流程、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优化问题,特别是在突破“集成提升阶段”时,需要从全局出发,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协调发展和同步创新。基于这一背景,工信部提出采用“管理体系”来全面引导和推动企业两化融合工作。通过总结提炼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参考ISO9000等管理体系的做法和经验,从制订标准到试点和推广,前后历经十年,逐步形成了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给出了一套规范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帮助并引导企业以融合和创新的理念推动发展,确保达成两化融合预期成效,实现竞争力持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由大变强。

 

记者: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协同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您怎么看待目前的贯标工作?

 

王安耕: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标准研制、市场服务、应用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标准研制方面,组建了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完成14项国家标准立项,5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3项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市场服务方面,形成了一支包含900余家国内外各类服务机构的咨询服务队伍,开发了一套服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全流程应用实施的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方面,全国31个省市、120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较5年前增长了20余倍,并保持加速增长态势。同时,非工业贯标单位数量持续增长,已实现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全面覆盖。成效方面,根据3000余家贯标达标企业的绩效数据测算发现,贯标达标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服务等方面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综合效益的稳定增长。贯标达标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下降了17.4%,生产计划完成率平均提升了5.3%,用户满意度平均提升了3.3%。综合效益方面,贯标达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10.0%,经营利润平均增加了11.2%。

 

记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信息时代新型能力体系的建设。您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建设新型能力体系的关键是什么?

 

王安耕: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打造信息时代的新型能力体系,这是业界的普遍共识。我认为企业建设新型能力体系,关键在于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组织创新、企业互联的趋势日益明显,数据管理利用能力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优化重构传统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打造新型能力过程中,应围绕四要素形成系统性的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方案,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持续加强数据开发利用,通过技术应用、流程优化、组织变革、数据价值挖掘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匹配调整,实现新型能力体系建设目标。

 

记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您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社会各界对贯标达标企业的认可度如何?

 

王安耕:推动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认可贯标达标企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伴随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成效的持续显现,企业贯标达标结果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企业改制上市、企业评奖评价、资质认证等20余项重点工作中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比如,徐工、潍柴、娃哈哈、巨石、大全等领军企业均将贯标达标结果作为供应商遴选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积极推动合作伙伴贯标;九鼎集团将贯标达标企业作为重要投资遴选对象,泰州市金融办将贯标达标结果列入江苏双乐化工改制上市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其上市提供支持;中国企业联合会规定,贯标达标企业可直接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等。

 

运用先进技术离不开四要素协同优化

 

记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安耕:企业两化融合分为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四个阶段。原则上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创新突破阶段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仅有19.3%的企业达到“集成提升”以上阶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总体处于起步探索期。企业需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在单项业务环节的应用,加快突破跨业务部门、跨管理层级的综合集成。如果企业两化融合无法实现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发展智能制造、应用工业互联网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质上讲,发展智能制造、应用工业互联网离不开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协同优化,企业如果缺少贯标基础,极有可能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视为纯粹的技术性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却难以获得相应成效。

 

记者:从全球看,世界各国都在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战略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您认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有何借鉴价值?

 

王安耕:当前,世界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为全球各国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登上国际舞台,3项国际标准在ISO、ITU成功立项,印度政府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推广成效表示赞赏并表达了合作意愿,埃及、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均表示愿意参与标准研制和国际推广应用,三菱、日立、西门子、奔驰等跨国公司的在华下属企业均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埃森哲、德勤、普华永道等跨国咨询服务商均已开始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系统性咨询服务。随着时代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助力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您有什么好的思路建议?

 

王安耕:下一步要推动这套体系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进行应用推广。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标准引领、突出市场主体作用,提升标准供给能力,持续完善市场化机制。标准供给方面,应充分发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作用,加快推动两化融合体系框架、分类指南、典型模式、解决方案以及重点行业标准等关键亟需标准的制修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市场化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第三方服务质量,将高质量、高责任心贯标咨询、评估审核队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二是加强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在此基础上形成引导企业自行贯标的培训教材和案例,加速标准应用实施;三是持续提升社会认可度,不断扩大贯标达标结果的应用范围,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转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