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刘利华: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9-03-1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九项部署,都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振兴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能够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有利于优化存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退,国内土地、物流、能源等成本甚至已高于部分发达国家,加上工人薪资逐年增长。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制造业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不仅能有效帮助制造企业减少用工量和压缩运营成本,还能通过制造企业内外网络全面互联,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良性互动,优化制造资源配置,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促进制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塑、巩固和提升。

有利于做大增量,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工业生产的资源优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延伸,从而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带动产品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和面向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等方向的生产智能化,重构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催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构筑面向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有利于融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扩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尤其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建设和推广,能够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实现创新资源的快速汇聚,不仅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更能够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的开放融通发展,大幅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培育发展一批深耕细作于实体经济的创新者和中小企业,并从中催生一批可比肩与当前互联网领军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巨头企业,为创新创业注入新活力、营造新环境、提供新支撑、开创新局面,发展壮大新动能。据麦肯锡预测,工业互联网在2025年之前每年可产生高达11.1万亿美元的收入;据埃森哲预计,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同时,根据测算,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4800亿元,能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全球工业互联网处于格局未定和面临重大突破的战略窗口期,为我国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虽起步较早,但在技术、标准、应用等方面也一直未取得系统性突破,国际技术和产业的格局尚未固定成型,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同时,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新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要素、新市场、新路径和新形态,将全面引发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变革,有望进一步构建起多方共治、协同共赢的新型治理模式。

工业互联网呈现协同联动的良好开局,我国具备进一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生态机遇。自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产业各方积极响应,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加速走向落地实施。在供给侧,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核心体系全方位突破。网络支撑能力大幅提升,IPv6改造基本完成,标识解析体系“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初步建立;平台供给能力不断强化,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已超50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数平均达59万,工业APP创新活跃;安全保障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省和企业级安全监测平台系统推进,自主研发的安全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在需求侧,企业、行业应用成效多点开花。降本提质增效成果显著,部分先行先试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超20%,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降低超6%;制造业价值空间加快向高端迁移拓展,部分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服务化转型;全行业资源汇聚能力依托工业互联网有效增强,融通发展效果和集聚发展效应愈加凸显。

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且推进动力强劲,我国具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现实机遇。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10年以来连续保持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地位,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30万亿元,占GDP比重三分之一。在载人航天、大飞机、高铁、集成电路等多个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近40%,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4%和46%。网络大国继续地位稳固,拥有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4G网络覆盖所有城市和主要乡镇,用户数达11.7亿。我国企业给国际标准组织提供的5G标准文稿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已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5G系统设备具备预商用水平。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跃,信息通信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正在成为享誉世界的三张新名片。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明显成效,也具备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的重大机遇,但与发达国家总体水平相比,与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目标相比,与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愿景相比,仍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引领能力不强、融合创新能力不高、安全风险防护能力不足等艰巨挑战。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多项举措发展工业互联网,我们正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局面,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继续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工业体系完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的市场优势,进一步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责编:李枫、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