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规划和产业政策

许昌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情况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8-0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

修改意见

修改情况

一、第5页第1

原文: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国家工信部批复设立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百菲萨、欧绿保、史太白等一批知名德企来许投资发展。

建议将“史太白”删去。

二、第12页标题(三)“发展目标”下第一段

原文:……重点打造黄河鲲鹏产业园、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等60个特色产业园区。

建议将“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改为中德科技园。

三、第23页“3.节能环保产业”中第二段

原文:……引进德国等先进技术工艺,加快建设中德再生金属制品孵化园,推动再生金属产业链向下游高端领域延伸……

建议将“中德再生金属制品孵化园”改为中德合作孵化园。

四、第53页“‘十四五’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园布局表”中“智能装备类别下

原文: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鄢陵智慧产业园,电气谷中德高新科技产业园

建议将“电气谷中德高新科技产业园”改为中德科技园。

五、第73-74页“2.深化对德合作”

原文:积极把握对德合作面临的新机遇,着眼中德经贸合作新趋势,以建设中德(许昌)产业园为抓手,深化对德、对欧经贸合作,推动绿色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引入德国企业、德国理念、德国标准、德国技术、德国设备,推动许昌先进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深入推进对德创新合作,引进嫁接德国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进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及招商运营工作。到2025年,全市对德进出口贸易额突破4000万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德国外商直接投资超过4亿美元,引进德国世界500强企业5家,中小企业30,落地对德合作项目达到100个;培育一批在德、欧立得住的本地企业。5-10年内,中德(许昌)产业园发展水平看齐东部沿海地区中德产业园。

建议整段修改为:积极把握对德合作面临的新机遇,着眼中德经贸合作新趋势,以建设中德(许昌)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把握对德合作面临的新机遇,着眼中德经贸合作新趋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强化合作交流,拓展对德合作领域。根据中德(许昌)产业园发展规划,积极引入德国企业、德国理念、德国标准、德国技术、德国设备,推动许昌先进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延链补链强链,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对德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已修改

59 3.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议修改为:

按照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加快推动开发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能。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注重挖潜增效,加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亩均产出水平;深化体制改革,聚焦市场化开发运营,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实施“三化三制”改革,全面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主业主责;加大简政放权,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培育主导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链主”企业,实施一批“三个一批”主导产业链重大项目,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体系,争取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成为中部创新高地、重要开发平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已修改